叠人小说网
叠人小说网 > 晚唐浮生 > 第441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41节

 

一个在当夏王府为官,一个在邵州为官,女儿则在——唉,提起这个充满才气的女儿,杜让能就想捂脸,他这个节度使的位置……

“大兄,夏王所传之法,确实有效。”回到府中后,四弟杜用砺匆忙走了进来,说道。

杜让能出镇凉州后,与河州萧遘一样,带了不少亲族来上任,原本在朝中做中书舍人的四弟杜用砺过来当了幕府营田判官,至今两年多了。

“何法?”杜让能轻嗅着面前的葡萄美酒,问道。

“一头牛一天产乳是往日的三倍。”杜用砺兴奋地说道。

“这……”杜让能坐直了身子,眼神飘忽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。

其实这件事的起因源自一次闲聊。

杜让能、邵树德二人本来在吃牛肉,吃着吃着聊起了牛奶,然后邵树德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,告诉了杜让能一个法子,让他到凉州试试。同时,邵树德也找来了灵州农学的人,让他们挑一些奶牛做试验。

至于邵树德突然想到了什么,其实是他后世曾经了解过的一件逸事,之前忘了,但突然间就想了起来。

在17世纪早期的时候,白兰地这种高度蒸馏葡萄酒在欧洲开始流行。而在白兰地的生产过程中,产生了一种残渣废料。当时欧洲各大城市的城区内,一般都会饲养很多牛,丹麦哥本哈根的城市养牛者首先将这种残渣混入干草、麦秆这类饲料中喂牛,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。

吃了这种饲料的奶牛每天产20升牛奶,而农村中只吃干草和麦秆的奶牛,同期只产不到6升牛奶,差距巨大——当然,比起后世牛奶大国的产量都弱爆了,美国一头奶牛平均日产58升牛奶。

丹麦人的秘密很快隐藏不住,被传到了英格兰、联合省、法国、德意志地区。白兰地残渣在不同牛种之间被喂养,牛奶产量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,以至于这种奶牛被形象地称为“白兰地牛”。

白兰地牛为何产奶如此之多,可能因为白兰地残渣属于漕渣类饲料。按照后世说法,糟渣类饲料含水量高,有较多能量和蛋白质,体积大,适口性好,是调节牛食欲的良好饲料,饲喂恰当,可增加奶产量,改善母牛体况,减少配合料消耗量。

当时欧洲人不太明白原因,但他们无意中提高了数倍的牛奶产量,对食品生产而言,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

“河西、朔方、陇右风物,与中原大不相同,牛乳所食者众多。若此法有效,自当大力推广。”杜让能说道:“再问问灵州农学,他们试得怎么样了?”

“好。”杜用砺点头道。

他是营田判官,镇内所有农事都归他管,若牛乳产量大增,对他而言是一大政绩,虽然这法子是邵树德提出来的。

国朝汉地,吃牛乳的不太多,一般是有钱人才行。比如白居易就喜欢,“融雪煎香茗,调酥煮乳糜”,酥和乳糜,都是奶制品。

但在西北,胡汉杂居之所,乳粥、乳酪、酸浆、酥、奶酒之类的食物早就深入民间。而在草原之上,牛乳更是绝大部分牧民的主要食物来源,他们根本吃不起肉,也不敢杀牲畜吃肉,唯一能沾点荤腥的机会,可能就是打猎了,但这种事情不怎么靠谱,来源极其不稳定。

“还有,先保密。”杜让能拉住杜用砺,严肃地说道。

杜用砺一愣,默默点头。

虽说以灵夏推行的三茬轮作制而言,二十亩苜蓿田,可以养二十头牛,草原散养的模式怎么可能比得过他们?但能多保守一段时间的秘密也是好的。

“其实,比起牛乳,我更看重此物。”杜让能给自己倒了一杯蒸馏葡萄酒,叹道:“这酒,喝起来不得了。苦寒之地,定然需求极大。”

“大兄是说,将这种酒卖到草原去?那胡人拿什么来换?牲畜?咱们也不太缺啊。”杜用砺问道。

“总有法子的。”杜让能笑了笑,道:“想要饮酒,那不得什么能卖的东西都卖来?哪怕是命!”

杜用砺大笑,继而感慨道:“到了凉州,才发现天下之大,无奇不有。光待在中原,一辈子也想不到这世上有那么多人,过着另外一种日子。都有可取之处,取长补短,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。”

“此言得先圣精髓了。”杜让能微笑道:“凉州经营之事,我原本没太多头绪,唯发展水利,劝课农桑罢了。如今看来,或许还有另外一条路子。”

“西域胡商是其一。”杜让能继续说道:“凉州坊市已有相当规模,可继续通商。”

“牛马牲畜是其二。夏王得沙碛后,建黑水城,置牧场,广畜牛羊、骏马,此为大事。”

“这牛乳和酒,便是其三了。”杜让能站起身,仿佛在思考:“牛乳其他州县亦可效仿,怕是卖不过他们,咱们河西三州只能自己玩玩。但这酒,可以就近卖给鞑靼、嗢末、回鹘、吐蕃、党项诸部族,甚至将其丁口吸引过来,削弱草原头人势力。”

“大兄,夏王有志中原,征战频繁,需用钱处甚多。他怕是想在榷酒钱上想办法,这法子……”

“咱们先自己来,所得财货羊马,皆入凉州库中。夏王新得河阳,需大量牲畜,届时给他送一批过去,定然喜悦。”杜让能胸有成竹地说道。

杜用砺仔细看了看大哥。这态度,有点——谄媚啊!一门心思立功,往日淡然处事的风姿哪去了?真急着做新朝权贵?

“凉州被迁走了那么多蕃户,诸部头人尽皆哀嚎,如今是时候多吸纳一些人过来了。不然,这户口空虚得很啊。”杜让能道:“草原上丁口少了,这个头人、那个大汗,便是想造反也不方便,此为釜底抽薪之计。”

林场

大雪山(哈思山)脚下,一个木排刚刚捆扎到位。

大雪山,听名字就知道了,其气候与周边区域不太一样。

贺兰山与其非常相似。

其西麓有不少发源于山上的溪流、水泊,水草丰美,一直是邵大帅的亲信部落才能放牧的地方。

再远一点,就比较干旱了,草场质量逐渐下降,牧民们苦哈哈的,活不下去就抢劫,因此造就了河西党项恶劣的名声。

贺兰山东麓降水也不多,但有黄河流经,从北朝以来就不断开挖沟渠,修建陂池。邵树德入主之后,又经过十年的建设,已经是一片密布农田、牧场和果园的地方。

东西麓降水都不行,唯贺兰山降水多,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绿岛气候。山上植被茂密,还有豹子之类的猛兽,邵树德居灵州时,经常在贺兰山打猎——不然虎皮交椅哪来的?

大雪山就是贺兰山的翻版,山顶常年积雪,附近区域的小气候较为湿润,森林密布,绵延甚广。其实在国朝,整个河陇的植被覆盖率都惊人地高,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参天巨木比比皆是。

以至于到了后世明朝,甘肃一带的森林提供了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民间、官家、皇室用木需求。大片森林被持续不断地砍伐。到了清代,情况继续,青海的木材供应了山西、河南、河北绝大部分市场。

黄河水运的便利,使得这些树木被砍伐下来后,只需粗粗处理一下,便可捆扎成木排,顺流而下直抵北方数省,成本极低。

大雪山已被砍伐多年,原因是邵树德不愿意让人破坏贺兰山、阴山的森林。但灵州作为统治中心,官私双方都有极大的木材消费需求,于是就只能砍会州大雪山的了。

虽说也补种新树,但总赶不上砍伐的速度。新栽种的树苗先不谈成活率,光覆盖率也赶不上砍伐速度,更别说此时基本都未长成了。

但不管怎样,这些举措还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